6月26日,在河北唐山召开的“现代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奶牛科技入户工作交流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克佳的一席话让大家备感沉重,他在《中国奶业的发展状况》报告中陈述了目前我国奶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奶业发展的低谷使许多农户不得不卖牛、杀牛、杀小母牛。农业部奶牛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的发言却为困境中的奶农开启了一扇窗,他认为,目前我国的奶牛平均单产不足4吨/年,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60%,科技的帮扶空间还很大,如果能把单产提高到6吨,农民就不会赔钱。
王加启的论断基于他对黑龙江、河北、山西、宁夏等地的25个奶牛养殖小区、15个规模奶牛场、310个奶户、45个挤奶厅、一个屠宰场及10个奶牛经纪人的调查分析。2006~2007年奶业养殖的困难时期,对单产5吨的成年泌乳奶牛养殖户投入产出比调查发现:这期间饲料成本增长了30%,近2000元,而原料奶价格只上涨了4%左右,即350元左右,农户收入减少了1650元,65%的农户处于维持或亏损的状况。饲料涨价、奶价低迷是农户卖牛、杀牛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奶贱伤农”,另一方面是企业求优质原料奶而不得。蒙牛公司代表表露了他们的担忧:今年以来,公司对一般农户的原料奶收购价在1.85元/公斤左右,农场收购价2.2元/公斤左右。“我们想用高价格收购高质量的好奶,但是奶农养不出优质好牛来。养奶牛的科技含量比较高,只有高质量的牧草才能养出好牛。首先要提高单产,单产每提高1吨,农民收入就能增加2000元。”
无疑,产量和品质是农户和企业共同关注的要素,王加启说,“科技的提升空间主要就在于提升单产和品质,如果技术把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起码农户就不会赔钱。在投入产出分析表中可以看到,单产在4500公斤、价格在1.6元/公斤时,农户处于亏本状态;如果单产达到6000公斤、价格同样,就不会亏本。”
同时,王加启认为以下四项技术措施最为重要:青贮技术、混合日粮技术(TMR)、防病技术(主要是乳房炎,其患病率高达30%)、原料奶质量提高技术(挤奶、清洗、消毒、储存技术等)。其中,青贮技术和原料奶质量提高技术急待提高,这两项技术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眼下的盛夏时节,王加启提示农户要注意奶牛的防暑降温,搭建凉棚要在5米以上,还要保证清洁饮水不断。好用吗美白去痘印产品推荐有效好用减肥器械推荐护肤如何治疗青春痘
据了解,从1998年到2006年,仅仅8年的时间,全国奶牛存栏量从不足500万头迅速扩增至近1360多万头,奶类总产量从700万吨增至3193万吨,人均牛奶占有量从6公斤增至近22公斤。我国牛奶总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奶牛存栏量居世界第二位。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陈凤秀介绍说,科技进步对奶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达到50%左右。一方面,通过引进开发和科研攻关,加快了奶牛良种选育与快繁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奶牛的良种覆盖率和疫病的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大了奶牛健康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了奶牛健康养殖水平。
目前,在全国12个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县中,共培育奶牛科技示范户1.2万户,辐射带动20多万户。据初步统计,每年约有1000多名专家和基层技术指导员,深入养殖基地和示范户家中,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100%,良种率达到100%,示范户比非项目区养殖户提高5.1公斤/头.天,效益较前三年平均提高12%,节本13%。
“奶牛科技入户培育了2万示范户,虽然只相当于200万户奶农的1%,但科技入户的作用就是使奶业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对产业起到了保护作用。”王加启如是说,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发展处处长谢双红也持相同看法,“目前奶价已经低于平均成本价,以后奶业发展的趋势会是‘存栏量下降、单产提高、总产上升’,而科技入户要促进这个产业的调整,应将处于盈亏边缘的农户发展为示范户,将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做以调整。”农业部科教司推广处处长杨礼胜也表示,“科技入户已经到了一个变革的时期,目前正在制定到2015年的科技入户规划,要扩大规模,要考虑分类管理。”
首页
乳业资讯
帮助奶农,科技的空间还很大
协会建设
乳业资讯